为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电子工程系于2025年7月17日、18日召开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线上论证会。本次会议特别组建了由六名校外专家和三名校内专家构成的2025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把脉问诊。
来自高校的专家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魏欣教授、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毛学军教授;来自企业的专家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工艺副主管周志、江苏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周克龙、百科荣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区域总监黄金华、南京弘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顾启凌;校内教师有质量管理与控制办公室主任吴伟萍、电子工程系主任姚小冬、副主任丁向琴及四位专业负责人参与了此次会议。
论证会聚焦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含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三个专业)及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各专业负责人汇报培养方案核心内容—专家提出论证意见—各专业负责人明确方案优化方向”的议程有序开展。各专业负责人依次在15分钟内汇报了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随后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围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宝贵建议。
与会专家基于产教融合与技术发展趋势,形成多维度优化建议,核心聚焦以下方面:
课程体系重构:建议强化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如在物联网专业群增设“人工智能嵌入式技术”课程,将AI视频监控等实际案例纳入教学;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需平衡操作类课程与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建议基于GB/T无人机测试标准增设专业课程,提升学生数据挖掘与Python应用能力。
产教融合深化:强调校企资源协同,建议将企业真实案例(如新大陆智能终端、大华视觉检测系统)融入教材与课程建设,推动“教学-生产”场景对接;引入数字孪生、虚拟仿真资源,弥补实体设备不足,丰富教学场景。
实践能力提升:提出夯实电路、数电、模电等基础课程学时,强化仪器仪表实操训练;补充电子元器件工艺、微连接技术等课程内容,构建“器件-工艺-应用”完整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工程实践的系统性认知。
教学资源优化:建议规范课程地图绘制,明确前导与后续课程逻辑关系;优化外语课程设置,满足多元生源需求,同时强化课证融通,确保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体系的衔接一致性。
本次论证会为电子工程系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各专业负责人将汇总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培养出更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丁向琴
文字:丁向琴
审核:叶绘